今年春运大幕开启 学者解析春运背后隐含社会发展问题
栏目:学科介绍 发布时间:2019-01-04

      1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14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举行新闻发布会,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交通运输部、国家铁路局、民航局等7部门介绍了相关情况。据预测,今年春运客运量将达36.23亿人次,比上年增加2亿人次。而春运及其带来的问题,也早已超出春节时段和运输领域。
  春运根源于一种“家”文化,在外游子在春节期间回到故乡和父母、家庭团聚,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南开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教授关信平解释,随着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,春节期间大规模返乡与回城,为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,学生群体的寒假返乡和回城更叠加了此压力,从而构成了“春运现象”。
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也表示,“应客观认识到,随着人口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,以及迁移流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,春运的压力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增强。”
  在任远看来,应对春运压力的关键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。“提高服务和管理的效率和能力,提高信息化服务的能力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。”他表示,应对更大规模的流动性,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上更加完善,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。
  “春运问题不能就春运论春运,而要跳出春运看春运。”正如不少学者所言,隐藏在春运背后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问题,包括二元结构、户口壁垒、资源配置、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深层次难题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表示,“春运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,仅仅从技术层面提高运输能力显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”,他认为,制度层面的变革,将产生更为深刻而长远的影响。
  段成荣还表示,春运既对交通运输、社会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提供了机遇,更为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渠道。“评价春运,需全面审视春运正面及负面影响,而不能单从运输的拥挤一个方面去强调。”他认为,在流动人口仍将长期并可能进一步增长的背景下,春运无疑将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。
  流动人口与春运的关系,某种意义上可引申为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,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朱宝树表示,“我们既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,也要为人口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,这才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途径。


上一篇:没有了